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4:17:20 作者:武汉南锐 浏览量:1
前言
某炼钢厂1#连铸机为八机八流弧形连铸机,主要生产150mm×150mm断面小方坯,产品以普碳钢和低合金钢为主。该连铸机自2012年2月投产以来,普碳钢内部夹杂问题严重影响铸坯质量。通过系统分析生产工艺,明确了夹杂物产生的主要原因,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改进措施,包括规范人员操作、控制夹杂物来源、提升中间包冶金效果及优化耐材质量,最终实现了对普碳钢夹杂物的有效控制。
连铸坯夹杂物产生原因分析
该连铸机为R10m弧形半径八流机型,振动频率范围为75–240次/min,工作拉速为2.0–3.2m/min。针对铸坯内部夹杂缺陷,系统跟踪了生产工艺流程及轧制表现。根据来源不同,将夹杂物分为内生夹杂与外来夹杂:内生夹杂主要为钢水脱氧及凝固过程中形成的非金属化合物;外来夹杂则包括耐火材料侵蚀物、卷入的熔渣及保护渣等。
一、人员操作问题
中间包与结晶器液面波动导致卷渣:投产初期因操作熟练度不足,液面控制不稳定。结晶器液面波动引起坯壳生长不均,促使夹杂物卷入;中间包镁质干式料受钢流冲刷严重,剥落物污染钢水,导致铸坯缺陷频发。
中间包排渣不及时:普碳钢自带渣量较大,为提高金属收得率,常在钢包下渣严重时停浇,致使中间包渣层过厚,最高达250mm。渣层过厚导致覆盖剂吸收夹杂能力下降;换包或等待钢水时液位降至550mm以下,上水口区域形成涡流,夹杂物被带入结晶器并嵌于坯壳。
结晶器油与保护渣混用:二者混合后形成高硬度夹杂物,难以捞除,对铸坯纯净度造成严重影响。
二、保护浇注不规范
保护浇注系统密封不良、浸入式水口对中差、插入深度不合理等问题,加剧钢水二次氧化。
水口安装与使用不当:长水口与浸入式水口安装偏斜,加剧耐火材料冲刷,并导致接口漏气,破坏保护气氛。直筒型浸入式水口(长660mm)无中包车升降调节功能,液面波动时插入深度变化显著:过深冲刷坯壳易引发漏钢,并阻碍夹杂上浮;过浅则搅动液面,引起卷渣。
保护渣加入不规范:加入方式粗放,一次加入量过大导致液面频繁裸露,增加卷渣风险;捞渣操作不规范,搅动液面破坏液渣层均匀性。
长水口密封效果差:长水口与滑动水口对接不严,吸入空气造成钢水二次氧化。因长水口孔径大于滑动水口,钢流未能充满通道,顶部形成负压区进一步吸入空气。初期保护浇注效果差,非金属夹杂物严重,铸坯低倍检验显示中心疏松0.5级、角部裂纹0.5级、夹杂物高达2.0级,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缺陷。
三、钢水过热度过高
以下生产情况导致钢水温度偏高:
浇注过程中断流次数多、拉速低、周期长;
中间包容量大、流间距宽,为避免后期低温结流及形成死区,过热度控制偏高(普遍处于30–50℃)。
过高温度带来如下问题:
加剧钢包、中间包耐材及水口侵蚀,污染钢水;
增大铸坯内外温差,裂纹敏感性提高。
四、挡渣墙寿命不足影响夹杂物上浮
中间包内设2块1m高挡渣墙以促进夹杂物上浮。但中间包寿命为33小时,挡渣墙仅15小时,浇注后期挡渣功能失效,夹杂物上浮效果显著下降。
五、水口渣线设计不合理及断裂问题
原采用660mm长直筒型浸入式水口,渣线位于下端100mm处。中间包无升降功能,结晶器液面手动控制波动大,液面上涨时侵蚀铝碳质水口本体,导致水口断裂。
连铸坯夹杂物控制措施
一、规范操作
优化吹氩工艺:延长吹氩时间至8–9分钟,规范氩气压力与流量,以钢液不裸露、不翻腾为原则,促进夹杂物和气体上浮。
稳定中间包与结晶器液面:结晶器液面波动控制在±5mm以内;正常浇注时中间包液位保持800mm,换包时不低于600mm。
控制中间包渣层厚度:每6小时定期排渣,渣层超过100mm提前处理,增强覆盖剂吸附能力,避免水口卷渣。
二、防止钢水二次氧化
规范保护渣使用:
开浇稳定后再加入保护渣,10秒内完成浸入式水口安装;
遵循“少加、勤加、均匀加”原则;
在液面上升过程中加渣;
避免保护渣加入结晶器角部。
提高水口密封效果:
长水口与滑动水口间加装耐火纤维垫或金属环,通入氩气密封,形成正压隔绝空气;
安装前清理碗部粘钢,保证对中严密,杜绝二次氧化。
三、控制中间包过热度
实施以下温度控制措施:
钢包加砌绝热层;
推行红包出钢,加快钢包周转;
钢包液面添加碳化稻壳或保温材料;
钢包加盖,实现长效保温;
优化吹氩,均匀钢水温度。
上述措施使中间包过热度由30–50℃降至20–35℃。
四、促进夹杂物上浮
将镁质挡渣墙改为铝质材质,实现与中间包同步寿命,消除包底死区,优化钢水流场,延长夹杂物上浮路径,提高保护渣吸附效率。挡渣墙还可抑制钢包注流冲击引起的涡流扩展,避免液面紊流卷渣。
五、优化水口渣线位置
根据实际侵蚀位置(水口下端100–130mm),将氧化锆质渣线上移50mm,显著减少水口断裂问题。
结语
通过规范吹氩操作、加强液面控制、及时排渣、科学使用保护渣、控制中间包过热度、优化挡渣墙设计与水口结构等一系列措施,普碳钢内部夹杂发生率由万吨钢5.2次降至0.3次,有效提升了铸坯质量,为炼钢厂实现达产达效提供了坚实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