辊缝测量仪的标定方法(通用版)
发布时间:2025-07-17 09:16:31 作者:武汉南锐 浏览量:0
辊缝测量仪的标定是确保测量精度的关键步骤,主要方法如下:
一、量块标定法(适用于实验室级检定)
准备工作:
使用标定器(高度180mm)、10mm与5mm量块及专用钥匙开关。清洁量块和标定器接触面,避免灰尘影响精度。
零点标定:
仪表切换至“调试”状态,测头放入标定器内,确保传感器轴承与标定器内壁贴合。
在标定器上端与测头间放置5mm量块,开机后观察传感器内码(约2048)。
按“零点”键,将显示值调整为“0175”(即170mm断面规格值+5mm),按“确认”键存储零点。
量程标定:
移除5mm量块,按“增益”键调显示值为“0500”并确认(上端标定)。
加10mm量块,重复操作完成下端标定。
验证:
依次放置0mm、5mm、10mm量块,仪表应显示180.00mm、175.00mm、170.00mm,误差≤0.05mm为合格。
二、专用校验台法(适用于现场快速校准)
设备准备:
使用预调零的校验台、满电辊缝仪及测量体,通过线缆连接仪表与测量体。
校准流程:
开机进入校验模式,输入密码后选择规格(如180mm)。
按提示将校验台高度依次调整至180mm、190mm并确认。
复核:
按压测量体随机测试,校验台与仪表显示值偏差≤±0.01mm即通过。
三、预置数显值法(适用于日常快速校准)
粗测基准:
用游标卡尺测量触头间距(如B杆目标241–242mm),锁定卡尺。
数显表设置:
装电池开机,切换公制单位(显示"mm")。
长按[ABS]键进入预设模式,通过[ON/0]键逐位输入粗测值(如241.000),最终长按[ABS]存储。
关键注意事项
校准周期:至少每月检定1次。
人员要求:需经培训的技术人员操作,避免频繁标定。
设备维护:定期清洁触头,校准后使用专用架存放。
精度验证:动态测量误差需≤±0.01mm2,静态标定允差≤0.05mm。
注:标定逻辑基于位移传感器电压-位移线性关系(0–6V对应收缩量),不同型号需按具体规格调整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