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新闻动态

铸坯生产过程中两侧毛刺为啥有些去除不干净

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4:20:58 作者:武汉南锐 浏览量:0

铸坯两侧毛刺去除不干净的根源涉及设备精度、工艺控制和材料缺陷的综合作用,具体分析如下:

一、设备功能失效(占比超60%)

刀具钝化碾压毛刺
刃角磨损超过45°时(新刀标准≤30°),毛刺被碾压而非切断,根部残留形成倒钩状毛刺‌。
▶ ‌对策‌:每400吨铸坯强制换刀;高硫钢禁用砂轮(改用陶瓷纤维轮)‌。

00001. 

机械间隙扩大致贴合失效
横梁箱体与活动机体间隙增大,导致刮刀倾角异常:

· 间隙>0.8mm → 刀尖无法贴合毛刺根部‌;

· 弹簧弹力衰减 → 刮削压力不足‌。
▶ ‌破解‌:加装红外定位补偿模块,离线更换磨损滚珠/滚柱。

二、工艺缺陷诱发顽固毛刺

毛刺类型

生成机制

清除难点

FeO硬化毛刺

铸坯边缘冷却过快(<900℃)→氧化硬壳(硬度>500HV)‌

刀具崩刃,刮削火星四溅

深嵌卷渣毛刺

结晶器保护渣卷入(拉速波动>0.4m/min)→皮下夹渣结疤‌

机械刮削易撕裂残留

脆性毛刺群

硫磷超标(S>0.02%)→材料延展性↓‌

清理时碎裂飞溅

 三、关键工艺参数失控

温度管理失当

· 矫直温度<900℃ → 横裂纹衍生锚固毛刺‌;

· 二冷区窄面水量不足 → 边缘过冷硬化。
▶ ‌调整‌:矫直温度≥920℃,窄面水量提升15%‌。

结晶器操作波动

· 液位波动>±3mm → 纵裂毛刺生成概率↑30%‌;

· 拉速频繁调整 → 保护渣卷渣率↑40%‌。

四、系统性解决路径

A[铸坯入线] --> B{毛刺检测}

B --硬化毛刺--> C[乙炔焰局部回火 300℃/10s]

B --卷渣毛刺--> D[电解溶解 12V+NaNO₃]

B --脆性毛刺--> E[液氮爆震 -196℃]

C&D&E --> F[机器视觉复检]

实施效果:残刺率从8%降至0.3%,吨钢成本增¥6.2,但避免轧辊损伤止损¥23/吨‌。

 ❌ 必须规避的操作

00001. 超限使用刀具
→ 单套刀具超2班次 → 残刺量暴增300%‌2

00002. 人工补刮无防护
→ 汗液盐蚀形成凹坑 → 轧制表面缺陷